会议动态

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确定协办第五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发布时间:2024-04-16 浏览次数:892

       经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组委会确认,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确定协办第五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会议将于2024年7月26日-28日在陕西西安隆重召开。

学校简介: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学校1996年跻身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4年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2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形成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领域在ESI全球排名前1%排名中稳步提升。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设有20个教学机构,现有64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1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住建部专业评估。拥有1个国家“双一流”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河北省“双一流”学科,20个河北省重点学科,6个天津市顶尖学科和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拥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学位类别、2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领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40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不断完善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近年来,全职引进和培养了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4人,320余人具有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省部级以上专家称号。现有教职员工2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

       近年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学校依托省市部共建平台,确立“落地冲高”科研工作思路,集聚区域办学资源,学校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65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8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700项,授权专利4600余项,位列中国高校专利100强榜单第70位,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签订横向合同3530项,“千万级”横向项目15个,最高合同金额首期到款8500万元。2023年科研到校经费达4.10亿元。首颗“元光号”小卫星搭乘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飞天并在轨运行。高性能机器人触觉传感智能系统入选2020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百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是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格局。目前,学校已与60余所国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培养覆盖本科到博士各层次。学校在芬兰与拉彭兰塔-拉赫蒂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与世界知名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共建“河北工业大学亚利桑那工业学院”。学校现有在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1300余人,留学生近400人。

       当前,省市部共建为学校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国家“双一流”建设让学校的发展迈进了“新时代”,百廿工大踏上了新征程。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四个服务”时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大学,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学院简介: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简称智能学院)于2018年4月成立,由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合并而成。人工智能正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因此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成立“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是学校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背景下,顺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契合智能产业发展对科技和人才需求做出的重要决策,旨在充分发挥控制学科和计算机学科在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基础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高端人才积聚效应,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新工科人才,探索智能产业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中优化学科建设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教授24人,副教授4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9人。学院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河北省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点,以及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有智能康复装置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大数据计算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数据驱动工业智能工程研究中心和虚拟现实与可视计算国际联合中心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天津市虚拟现实与可视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市智能公交车载装备技术工程中心、天津网络新媒体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工业大学---新兴重工研究院、央企共建风电系统控制与测试工程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拥有自动化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特殊环境下服役机器人关键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和自身优势,在智能康复装备与技术、高端装备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新能源技术与智能系统、网络化控制与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视觉处理与智能计算、知识发现与模式识别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科团队;在智能康复辅具、先进电力传动、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计算机视觉等优势特色领域中居于国内先进行列。近5年来,教师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课题104项,获科技奖励8项,发表SCI、EI高水平论文445篇,其中6篇为ESI高被引论文。

       学院设有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八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专业入选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设新工科试点班,重点打造人工智能新特色。学院秉承学校“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和“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行业、领域需求,坚持“厚实基础、深化专业、注重理论、突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宗旨,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现有博士生25人,硕士生562人,本科生2146人,学院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育人为主线,以培养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一系列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近三年来,获“河北省思想政治先进集体”2次、“河北省先进班集体”2次、“天津市五四”“天津市五四红旗团支部”1次。学院共组建由教授、青年博士教师、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队300多支、科技服务队30多支,11000多人次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学生获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214人次、省市级科技竞赛奖励547人次,从社会实践中成功转化12个科技创新成果项目;2022年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学院“大学生科技协会”团队荣获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爱帮农——我为家乡代言”公益创新创业社会实践项目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强国杯”全国200强、“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等诸多奖项,得到央视《焦点访谈》、天津日报、河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科技作品《智能VR交互机械手平台》被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采访报道;“关于用智能化技术优化工业生产链”被评为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百篇优秀调研报告”;社会实践团队“防疫青年志愿者队”荣获2020年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活动基层新画卷称号;《冬奥会效应下崇礼冰雪产业发展的调研与设计》获团中央2021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近年来,学院党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得2011年度天津市五一劳动先进集体、2012年度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度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2020年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三全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2年获评“第二批天津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培育单位”。学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学院教风、学风建设,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推动学院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




距离大会开幕还有
  • 小时
  • 分钟
重要时间
会议日期和地点

会议:2024年7月26日-7月28日

地点:中国·西安

征文投稿截止日期

2024年7月1日

大会注册

优惠截止日期:2024年7月1日

报到日期

报到日期:2024年7月26日

参会报名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徐海森

13269665932,caipr02@163.com;

包诗逸

13818894795,caipr01@163.com;

任远航

18001129492,caipr03@163.com;

刘伟振

15656976580,15656976580@163.com;

尹嘉文

18217033913,1473118738@qq.com;

徐家佳

15505643536,15505643536@163.com。